中新网福建仙游12月5日电 (李金春)5日,“香传两岸,情系中华”闽台沉香学术研讨会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中国香博园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齐聚一堂,畅谈商贸合作,致力于香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沉香学术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5日,闽台沉香学术研讨会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中国香博园举行。福建省天然香文化协会供图
台湾沉香学会理事长曾国展认为,闽台沉香学术研讨会的举行,对促进两岸香产业优势互补、香产品的质量提高、香文化创意产品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也将扩大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
活动中,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沉香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成分、栽培奇楠沉香品质特性研究、萃取沉香精油与分析技术研究等主题进行演讲,共同探讨沉香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路径,促进产业链联动创新。
仙游县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莆田市是全球最大的沉香、檀香集散地,原材料储备充足。仙游县从事原材料种植、香料交易、香制品加工、销售等香文化产业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人左右,年产值60亿元人民币,香产业初具规模。
该负责人认为,仙游天然香产业具有原材料集聚、产业链完整、销售网全面等优势,已成为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仙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天然香文化协会、台湾沉香学会等主办。(完)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记者 范宇斌)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长三角区域如何形成创新合力?
浙江杭州城市掠影。 范宇斌 摄

不久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团队发布了《2023年长三角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据测算,2018年至2022年,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年均进步率为4.8%,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
从创新驱动力空间分布看,长三角41个城市呈现非常鲜明的“雁阵”格局和梯度差。第一层次为上海,为“头雁”城市;第二层次为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界定为重要支点城市;第三层次为宁波、无锡、芜湖、常州、南通、嘉兴、扬州、镇江,界定为重要节点城市。
“虽然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力各不相同,但是从产业布局来看,这样的梯级分布可以集聚创新资源优势,进而带动其他城市,打造起分工不同的创新共同体。特别是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技术领域构建新优势,形成更强的资源集聚力和突破力。”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

在胡卫看来,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会向创新驱动力强的城市集聚,而产业链则会向中小城市扩散。通过跨域整合,可以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共同体。
他认为,“两个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离不开创新平台的跨域整合。一方面,长三角要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另一方面,长三角要推动更多“从1到100”的转化,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发挥长三角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把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产业,尤其要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创新合作中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互利共赢。”胡卫表示,要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全面深度互利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做大多边共同利益,在互利基础上,全面实现共赢。同时,要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合作,推动团队成员创新能力提升,并结合各自优势,分工合作,为国内国际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积累经验。
胡卫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应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长三角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仍有待优化。尽管长三角科研成果丰硕,但其中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还不够。”胡卫坦言道,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有待完善。
对此,他建议长三角应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深度合作。具体合作机制包括系统支持机制、利益分享机制、项目落地机制。
此外,胡卫还指出,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要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圈,围绕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协同共建共享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创新平台体系,集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以制造业、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打造世界制造业研发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