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柏林12月6日电 应德国中华工商会、德国云南商会邀请,云南省侨联代表团于近日到访柏林,与侨胞代表座谈,了解侨情,传达侨务部门的关心与问候。
云南省侨联副主席徐盛兴向侨团代表介绍说,云南省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云南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主要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名列第五的侨务大省,有约两百五十万云南省籍华侨华人旅居海外,其中大部分在东南亚。云南的侨务工作有着鲜明特色: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侨商社团交流与联系,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关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在不同环境、面对突发事件时候的状况,及时提供帮助。

徐盛兴说,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白、哈尼、傣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海外华侨华人与少数民族共同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也是云南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盛兴与代表团成员热诚邀请旅德云南籍侨胞常回家看看;外省侨胞们常去云南走走,为云南的建设出谋划策,为走向世界的云南架桥铺路。
德国中华工商会会长易冰向代表团介绍了德国及柏林侨界概况,以及云南籍侨胞的就业、学习、生活状况。德国中华工商会执行会长詹建云介绍了德国中华工商会会员们经商及与国内各界合作交流的情况。
双方其他代表还就跨境电商发展、海内外文化交流、开发旅游资源等进行了交流。(完) 【编辑:田博群】
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题:西宁所需、南京所能 东西部协作提升高原城市中藏医能力
作者 何君 张添福

打造专科联盟,“破冰”看病难;管理创新,“输血”提质增效;夯实基层,“造血”留人才……2022年8月,江苏省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团队的司浩,正式挂职西宁市中医院院长,而另一名专家张磊,同时挂职该院副院长。
为实现“输血”为“造血”,为公立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司浩和张磊尝试以专科联盟“破冰”看病难等问题。
今年以来,西宁市中医院分别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陕西省中医院、兰州市中医医院等6家公立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打造中医肛肠诊疗中心联盟等,而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也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

司浩说,专科联盟的建设,就是如何打破区域壁垒,把东西部医学合作延伸到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创新思路寻求途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

截至目前,西宁市已邀请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的30余名医疗专家来宁开展临床指导、坐诊义诊等,共服务800余人次。同时,借助优质资源,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影像科持续推进远程医学影像专业同质化业务学习培训会议机制,使医院放射科在影像理论水平、技能操作、诊疗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司浩说,帮扶是“输血”,管理则是“造血”,医院管理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所在。
司浩团队立足自身岗位,发挥东部管理经验,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完善和修订医院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岗位职责等118项;进一步完善《西宁市中医院岗位说明书》,为医院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结合医院近3年门诊及住院数据,编写了《西宁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疾病谱分析报告》,同时,优化职能部门10个,新建脾胃病科、口腔科、内分泌科3个临床科室,推动落地国家级名中医米氏二级传承工作站。

结合西宁市基层现况及受援医院需求,西宁市积极打造东西部协作人才培养途径,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宁杏学堂等培训带教形式,大力培养基层中藏医骨干力量。目前,西宁市共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733人次,在西宁市卫健委整体规划下,启动第一期青唐经方研修项目,从全市选拔15名优秀中医骨干人才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学院学习进修。
西宁市卫健委副主任李鸿东说,提升基层中藏医服务能力,人才是短板,只有加大培养力度,才能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目前,西宁市已申请立项东西部协作“南京医疗支援宁杏计划”援助项目,并向西宁市中医院拨付专款,用于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开展中医药骨干人才巡诊带教、学术讲座、技术推广培训、名医工作室建设等。
李鸿东说,“西宁所需、南京所能”这是南京市组团式帮扶的特点,通过智力帮扶,2023年1月-9月,西宁市中医院总诊疗52819人次,较去年同期门诊人次增长40.29%,出院人次增长110%,出院病人三四级手术占比35.36%;医疗服务性收入增长51.87%,管理费用率下降10.4%。(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