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来华参加澜湄合作第八次外长会的泰国副总理兼外长班比。
王毅祝贺班比履新,表示相信泰国新政府将带领泰国人民开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将“中泰一家亲”的传统传承发扬下去。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泰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支持泰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历史性访泰,开启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赛塔总理上任伊始即成功访华,为新时代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方愿同泰方一道,落实领导人共识,把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好,把各领域务实合作推进好。双方要在政治上相互信任,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强全方位交流,加快推进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维护稳定畅通的产供链体系,共同打击网赌电诈、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推动中泰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班比表示,泰方高度重视泰中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符合各方利益,泰方愿积极推动泰中和泰老中铁路早日开通。欢迎中国高科技企业赴泰投资,加强两国科技交流合作。期待泰中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化,欢迎更多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泰方将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等跨国犯罪。
双方一致同意密切配合,推动澜湄合作提质升级,造福本地区人民。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外交部网站) 【编辑:梁异】

中新网西安12月6日电 (杨英琦 阿琳娜)记者6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为中国唯一入选者。据了解,这是霸陵的考古成果继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之后再获殊荣。

图为大熊猫骨骼。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考古Archaeology》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白鹿原的西端,其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霸陵和南陵周围的大型外藏坑中出土了各类陶俑、陶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马骨等大量汉代珍贵文物。在其相对较远的很多小型殉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的珍禽异兽骨骼,葬具有陶棺、砖栏和木椁,随葬品有陶容器、陶俑等,宛若汉文帝时期皇家苑囿的地下动物园。
考古工作者在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包括鸟类2种和兽类9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出土的动物种类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东洋界(热带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貘和绿孔雀,也有“秦岭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貘、牦牛、印度野牛在陕西省属首次发现。在南陵共发掘55座殉葬坑,殉葬动物有鸟类、兽类和爬行类。经初步鉴定,发现的动物种类共计30个属种,包括鸟类18个属种、爬行类1种和兽类(哺乳类)11种,包括金雕、绿孔雀、褐马鸡、丹顶鹤、金丝猴、猕猴、虎、鬣羚、鹅喉羚、梅花鹿、狍子等30种珍稀野生动物骨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在陕西省发现了爬行动物龟鳖目陆龟科的靴脚陆龟、鸟类犀鸟科的地犀鸟属。
据悉,霸陵的动物殉葬坑位于汉文帝陵墓西南约600米处的白鹿原西坡,形制为接近东西向长方形的竖穴土坑,走向和薄太后南陵动物殉葬坑明显不同,其兽类动物头骨均在东边,朝向汉文帝霸陵。南陵的兽类动物头骨均在南边,朝向薄太后南陵。霸陵考古勘探新发现有60多座殉葬坑,加之1966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发掘清理了47座从葬坑,出土了马、羊、猪、狗、鸡、鹅、鹤等禽兽骸骨,因此,该区域原应分布有上百座排列有序的殉葬坑。(完)